优化医疗费减免 放宽收入及资产上限

图:政府优化医疗费用减免机制,包括明年1月1日起放宽收入及资产限额;医管局同时推出过渡安排,明年1至2月就诊人士,可最早于下月3日起申请减免。
政府明年起实施公营医疗收费改革,包括优化医疗费用减免机制,其中放宽收入及资产限额,过去获部分减免的人士,将获全额减免,1人家庭入息限额最高放宽至家庭入息中位数的150%,家庭资产限额更由现时的约4万元放宽至约29万元。医院管理局将同时推出过渡安排,明年1至2月的就诊人士,可最早于下月3日起申请减免。
医管局表示由明年起,若申请文件齐全,申请人最快可于当日获批减免,同时亦通过简化申请流程、设立专队等举措,希望全方位加强对“贫、急、重、危”病人的医疗保障。\大公报记者 王亚毛
政府早前公布,公营医疗收费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改革,医疗费用减免机制亦将同时优化,包括将大幅放宽收入及资产限额,收入限额会由现时家庭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的75%,放宽至家庭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的100%,最高可放宽至1人家庭的家庭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的150%;资产限额则放宽至申请公屋资产限额,即1人家庭最高限额达29.1万元,同时维持家庭成员中每名长者可获提升16.8万元资产上限的安排。
推过渡性安排 提供预先审核
医院管理局总行政经理(专职医疗)潘绮红举例称,若有1人家庭的家庭总收入为1.5万元,家庭资产共28万元,目前因超出收入及资产限额而不获减免,未来则可在资产限额以内,且收入在家庭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的150%以内,可获部分减免。
在优化措施下,医管局修订家庭定义,例如与父母同住但经济独立的人士,申请费用减免时可以1人家庭身份申请,毋须提交家庭资料,从而减少申请所需缴交的文件,加快申请程序。
医管局同时简化医疗费用减免程序,包括参考市民在社福和其他政府资助计划下已确认的经济审查资格,例如65至74岁“长生津”受惠人在申请医疗费用减免时,只需缴交领取“长生津”的证明,例如银行月结单等,原本需提交的收入和/或资产证明将会被豁免(详见表)。
为帮助市民适应,医管局将推出过渡性安排,病人如已预约于明年1月或2月在公立医院应诊,可于就诊前两个月,即今年11月或12月提交所需证明文件,病人申请将获预先审核,合资格者可于明年1月1日新公营医疗收费实施后,在覆诊前获发医疗费用减免证明书。潘绮红表示,明年优化措施实行后,若申请者提交的文件齐全,当日即可获批减免证明书。
医管局预计,未来合资格获减免人士的数目将大幅增加,由目前的30万人,增至逾140万人,病人可前往各公立医院和诊所的医务社会服务部、社署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或其他指定服务单位申请减免缴费。潘绮红表示,为应对申请量增长,医管局将于下月起,在七个医院联网成立专队分流申请,并持续提供服务。
在人手方面,潘绮红表示,会根据过往申请状况,以及5倍的申请量增长作估算,在人手上作出调整和分配,覆盖全港40多间公立医院和医疗机构。
病患忧手续繁复 冀指引清晰
此外,医管局亦正逐步提升电子系统,让市民能够利用“HA Go”递交文件及申请,预计今年12月中旬起,市民可通过“HA Go”上传文件证明,以作经济审查,明年第三季将开通线上申请功能。潘绮红提醒,市民可利用“HA Go”中的医疗费用减免经济审查计算程式,提前计算自己是否符合资格。
常年在九龙医院覆诊的刘先生向大公报记者表示,此次收入和资产限额放宽力度很大,计算下估计自己也能获得部分减免,但担心提交申请的文件手续繁复,希望届时能够提供清晰指引,让长者更方便申请。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。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本站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,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,请发送邮件至admin@ooow.com,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