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医生IPO:业绩停滞、合规漏洞频现,创始人解勇薪酬千万隐忧重
董事会网讯近日,宣称“国货护肤品牌”的植物医生启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计划,拟公开发行不超2666.67万股,募集资金9.98亿元,由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。这场冲刺“A股美妆单品牌店第一股”的征程,由创始人、董事长解勇主导推进,但从业绩、内控、研发到加盟模式,公司暴露的多重问题引发市场对其上市可行性的广泛质疑,而解勇个人的薪酬与分红情况也成为关注焦点。
创始人解勇:从代理到品牌掌舵者,薪酬千万与分红盛宴背后的上市主导权
作为植物医生的核心掌舵人,解勇的创业轨迹与公司发展深度绑定。1994年,他从化妆品品牌代理业务起步,在生存空间受挤压后转型打造“植物医生”自有品牌,历经30余年发展构建起逾4000家线下门店网络。如今,59岁的解勇正全力推动公司登陆A股,但其主导的上市进程曾因内控缺陷被迫延长19个月——2023年8月启动辅导后,因加盟商管理漏洞、违规销售等问题,直至2025年6月才完成辅导验收。
从个人收益来看,解勇在公司的“话语权”直接转化为显著回报。2024年,他领取的薪酬高达1123.6万元,这一水平在A股5000余家已上市企业中极为罕见;股权方面,解勇直接及间接控制公司79.14%的股份,是绝对控股股东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IPO前夕,植物医生进行了近三年来首次现金分红,金额达1亿元,按持股比例计算,解勇成为此次分红的最大受益者,进一步凸显其与公司利益的深度绑定。
IPO核心隐忧:业绩停滞、合规失守与研发“空心化”
尽管解勇试图通过上市为公司注入资本动力,但植物医生的基本面已显现明显颓势。首先是业绩增长陷入停滞:2022年至2024年,公司营收始终徘徊在21亿元区间,分别为21.17亿元、21.51亿元、21.56亿元,2024年营收同比增速仅0.22%,较2023年下滑1.38个百分点;归母净利润增速更从2023年的45.35%骤降至2024年的5.79%,盈利内生动力持续减弱。门店扩张同样遇阻,截至2024年末,公司加盟店数量较2022年减少169家至3830家,2024年闭店数量达802家,新增门店数量少于闭店数,线下渠道“收缩”信号明显。
更严峻的是内控与合规漏洞频现。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在辅导报告中明确指出,植物医生内控制度存在显著缺陷,加盟商管理混乱是核心症结——截至2025年11月,黑猫投诉平台关于“植物医生”的投诉累计达311起,集中于强制推销、产品过敏、售后维权困难三大问题;13省市子公司曾因价格欺诈、虚假宣传、税务疏漏、消防隐患等7大类违规被处罚,32家提供到店护理服务的直营门店截至2025年5月仍未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,合规风险未完全消除。产品质量也曾亮红灯,2022年一款洁面乳菌落总数超出标准21倍,2023年门店因销售过期产品被罚款,且问题产品召回存在“失灵”情况,消费者信任度受损。
“重营销、轻研发”的失衡格局则进一步削弱公司长期竞争力。2022年至2024年,植物医生累计投入销售费用21.85亿元,是同期研发投入2.16亿元的10.12倍;2024年研发投入降至6633.45万元,研发人员从2022年的166人缩减至130人,降幅达21.69%,而销售人员规模达2601人,是研发人员的20倍。即便在IPO募资规划中,这种倾斜仍未扭转——9.98亿元募集资金中,53%(5.26亿元)投向“营销渠道与品牌建设”,投向研发中心的资金仅2.64亿元(不足三成),且公司核心技术如石斛兰系列相关研发多依赖委外,自主创新能力备受质疑。
加盟模式隐患:88%门店依赖下的闭店潮与风险转移
解勇主导构建的“线下+加盟”模式,曾是植物医生规模扩张的核心抓手(加盟店占比88%),如今却成为业绩拖累的重要因素。2022年至2024年,公司加盟店数量从3999家减至3830家,累计减少169家,2024年闭店802家,接近年初加盟店总数的五分之一,且新增门店数量连续两年少于闭店数量,新加盟商信心明显不足。
更关键的是,加盟模式暗藏风险转移:加盟商采取“先款后货”结算,虽拉高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(2024年达2063.55次,远超行业均值31.70次),但加盟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直营,且公司将库存、经营风险间接转移给加盟商。低门槛(0加盟费、20万元即可开店)虽吸引入局者,却因合同一年一签、品控监管乏力,导致门店存活率低,进一步加剧渠道动荡。
从业绩停滞到合规漏洞,从研发“空心化”到加盟模式困局,植物医生的IPO之路布满荆棘。在创始人解勇的千万薪酬与分红背后,公司如何解决长期发展的核心矛盾,回应市场对其战略合理性的质疑,将成为能否成功登陆A股的关键。
创始人解勇:从代理到品牌掌舵者,薪酬千万与分红盛宴背后的上市主导权
作为植物医生的核心掌舵人,解勇的创业轨迹与公司发展深度绑定。1994年,他从化妆品品牌代理业务起步,在生存空间受挤压后转型打造“植物医生”自有品牌,历经30余年发展构建起逾4000家线下门店网络。如今,59岁的解勇正全力推动公司登陆A股,但其主导的上市进程曾因内控缺陷被迫延长19个月——2023年8月启动辅导后,因加盟商管理漏洞、违规销售等问题,直至2025年6月才完成辅导验收。
从个人收益来看,解勇在公司的“话语权”直接转化为显著回报。2024年,他领取的薪酬高达1123.6万元,这一水平在A股5000余家已上市企业中极为罕见;股权方面,解勇直接及间接控制公司79.14%的股份,是绝对控股股东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IPO前夕,植物医生进行了近三年来首次现金分红,金额达1亿元,按持股比例计算,解勇成为此次分红的最大受益者,进一步凸显其与公司利益的深度绑定。
IPO核心隐忧:业绩停滞、合规失守与研发“空心化”
尽管解勇试图通过上市为公司注入资本动力,但植物医生的基本面已显现明显颓势。首先是业绩增长陷入停滞:2022年至2024年,公司营收始终徘徊在21亿元区间,分别为21.17亿元、21.51亿元、21.56亿元,2024年营收同比增速仅0.22%,较2023年下滑1.38个百分点;归母净利润增速更从2023年的45.35%骤降至2024年的5.79%,盈利内生动力持续减弱。门店扩张同样遇阻,截至2024年末,公司加盟店数量较2022年减少169家至3830家,2024年闭店数量达802家,新增门店数量少于闭店数,线下渠道“收缩”信号明显。
更严峻的是内控与合规漏洞频现。保荐机构中信证券在辅导报告中明确指出,植物医生内控制度存在显著缺陷,加盟商管理混乱是核心症结——截至2025年11月,黑猫投诉平台关于“植物医生”的投诉累计达311起,集中于强制推销、产品过敏、售后维权困难三大问题;13省市子公司曾因价格欺诈、虚假宣传、税务疏漏、消防隐患等7大类违规被处罚,32家提供到店护理服务的直营门店截至2025年5月仍未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,合规风险未完全消除。产品质量也曾亮红灯,2022年一款洁面乳菌落总数超出标准21倍,2023年门店因销售过期产品被罚款,且问题产品召回存在“失灵”情况,消费者信任度受损。
“重营销、轻研发”的失衡格局则进一步削弱公司长期竞争力。2022年至2024年,植物医生累计投入销售费用21.85亿元,是同期研发投入2.16亿元的10.12倍;2024年研发投入降至6633.45万元,研发人员从2022年的166人缩减至130人,降幅达21.69%,而销售人员规模达2601人,是研发人员的20倍。即便在IPO募资规划中,这种倾斜仍未扭转——9.98亿元募集资金中,53%(5.26亿元)投向“营销渠道与品牌建设”,投向研发中心的资金仅2.64亿元(不足三成),且公司核心技术如石斛兰系列相关研发多依赖委外,自主创新能力备受质疑。

加盟模式隐患:88%门店依赖下的闭店潮与风险转移
解勇主导构建的“线下+加盟”模式,曾是植物医生规模扩张的核心抓手(加盟店占比88%),如今却成为业绩拖累的重要因素。2022年至2024年,公司加盟店数量从3999家减至3830家,累计减少169家,2024年闭店802家,接近年初加盟店总数的五分之一,且新增门店数量连续两年少于闭店数量,新加盟商信心明显不足。
更关键的是,加盟模式暗藏风险转移:加盟商采取“先款后货”结算,虽拉高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(2024年达2063.55次,远超行业均值31.70次),但加盟业务毛利率显著低于直营,且公司将库存、经营风险间接转移给加盟商。低门槛(0加盟费、20万元即可开店)虽吸引入局者,却因合同一年一签、品控监管乏力,导致门店存活率低,进一步加剧渠道动荡。
从业绩停滞到合规漏洞,从研发“空心化”到加盟模式困局,植物医生的IPO之路布满荆棘。在创始人解勇的千万薪酬与分红背后,公司如何解决长期发展的核心矛盾,回应市场对其战略合理性的质疑,将成为能否成功登陆A股的关键。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。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本站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,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,请发送邮件至admin@ooow.com,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。

